新华社客户端天津10月26日电(记者周润健)近日,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、天津市教育委员会、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主办的“新时代·新学科·新使命——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国际学术论坛”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。
论坛开幕式上,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说,非遗学是本世纪世界人文领域新崛起的一个充满学术活力的新学科,但这个学科还不具有完备而成熟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,从本体、认识、价值、伦理等学理层面,到非遗的保护策略、方法、技术等工具层面,再到非遗人才培养的教育层面,以及非遗的传承传播等一系列问题,都有待学界去穷究学理、层层深入。
“构建起一个新学科不可能一蹴而就,甚至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干成的事,需要长期和持久的科研,需要学术力量的大量投入,需要各种真知灼见和立言立说,需要积极的思辨、讨论与交流,需要相关的机制建设。”冯骥才强调说。
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表示,此次论坛是首次国际性非遗学研讨会,打开了建构非遗学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学术大门,具有载入学术史册和里程碑性的意义。
此次论坛也是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(2023)文化传承发展专场。两天内,40多位来自中国、马来西亚、日本、韩国、法国的非遗学、民俗学、民艺学等非遗保护相关领域和理论研究领域富有建树的领军学者,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,围绕非遗学技术与方法、非遗保护与学术实践个案、非遗保护史与学术史、非遗学学科建设与教育研究等议题展开热烈研讨。
值得一提的是,论坛开幕之际,首个以非遗学为主题的学术网站“非遗学网”也随之开通。
该网站由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主办、运营,致力于为从事非遗保护与研究的团体、个人搭建学科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,推动非遗学科体系建设,进而为非遗的长效保护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撑。
(来源:新华社)
|